花蓮好+ |地方創生資訊網

2025 - 搜尋結果

【集大陳】用「社會設計」接力大陳移民史,在花蓮打造永續文化基地

2025/11/14
「集大陳」,這個根植於花蓮美崙地區的社會創新品牌,由青年團隊「小羊社會創新工作室」所運營,旨在面對台灣獨特的大陳移民文化面臨的斷層危機。他們將歷史記憶視為珍貴的在地資產,透過一連串的文化轉譯與商品化策

【馬拉桑獵人學校】「遊學」模式:如何將阿美族智慧融入花蓮休閒教育

2025/11/14
在花蓮,提到原住民族文化體驗,馬拉桑獵人學校已成為遊客名單上的熱門選項。這所學校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傳統的教育機構,而是透過精心設計的遊憩活動,將阿美族(Amis)的生態智慧、生存技能與族群熱情進行

【明淳有機農場】電子業「品管」導入花蓮有機農業的跨界革命

2025/11/13
在花蓮縣吉安鄉與壽豐鄉的肥沃土地上,明淳有機農場的故事,是台灣農業轉型浪潮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它不只是一個堅持有機耕作的農場,更是一個結合傳統經驗與現代管理的實驗場域,由農二代將電子業的「品質管理

【天賜糧源】在花東縱谷實踐「共好」的農業社會實驗場

2025/11/13
在花蓮縣富里鄉的羅山村,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寬闊良田上,「天賜糧源」不僅是一個有機米品牌,更是由返鄉青年鍾雨恩所主導、致力於解決農業產銷失衡、推動地方創生的農業社會實驗基地。它代表了台灣新一代農人

【Bian Jiao 邊邊角角】以邊角哲學重新定義花蓮石材的永續之路

2025/11/13
在追求極致效率與標準化的現代工業鏈中,總有些「邊邊角角」的材料被視為廢棄物。然而,在花蓮,一個名為 Bian Jiao 邊邊角角 的品牌,正以其獨特的設計視角與永續理念,賦予這些被忽略的石材餘料嶄新的

【台泥 DAKA 永續園區】從水泥廠到「瞭望未來」的循環經濟示範場

2025/11/12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的「台泥 DAKA 永續園區」,是台灣傳統產業轉型與實踐社會責任的典範。它打破了工業區高牆,將冰冷的水泥廠轉變為一座對公眾開放、融合循環經濟、生態教育與在地共榮理念的複合式園區。

【五味屋】當二手物成為教育資產—偏鄉社會創新的典範

2025/11/12
在台灣東部花蓮縣豐田村的日式聚落中,五味屋不只是一間醒目的公益二手商店,它更是一個實踐「社區總體營造」和「非正式教育」的社會創新實驗場。由當地組織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發起,五味屋巧妙地將閒置空間、二手資源

【新社香蕉絲工坊】一縷蕉纖,織就噶瑪蘭族的文化韌性

2025/11/12
 走訪花蓮新社,探尋香蕉絲工坊的原始光華 在台灣東海岸,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部落,靜靜守護著一項瀕危而珍貴的原住民工藝:香蕉絲編織。這裡,是台灣唯一的香蕉絲工坊所在地,更是噶瑪蘭族(

【洄遊吧Fish Bar】讓餐桌成為一場「食魚教育」的藍色革命

2025/11/10
創辦人黃紋綺:從漁村第三代到海洋永續的跨界「摸魚長」 台灣四面環海,然而我們與海洋的關係,卻往往只停留在餐桌上那盤美味的海鮮。在花蓮七星潭的海岸邊,一間名為**「洄遊吧Fish Bar」的新

【讚炭工房】從竹林深處到國際舞台的黑色黃金傳奇

2025/11/10
花蓮鳳林,用一支高溫竹炭寫下健康、環保與創意的完美公式在花蓮鳳林鎮,中央山脈腳下的純淨土地上,藏著一處將古老工藝昇華為現代生活美學的創意基地——讚炭工房。這不單是一個竹炭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