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桑獵人學校】「遊學」模式:如何將阿美族智慧融入花蓮休閒教育


在花蓮,提到原住民族文化體驗,馬拉桑獵人學校已成為遊客名單上的熱門選項。這所學校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傳統的教育機構,而是透過精心設計的遊憩活動,將阿美族(Amis)的生態智慧、生存技能與族群熱情進行高效且愉快的傳播。

馬拉桑獵人學校成功地在商業運營與文化傳承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創造出一種「休閒教育」(Edutainment)的典範。

 

在遊憩中重拾山海智慧

馬拉桑獵人學校的核心價值,在於其課程設計不僅僅是「看」和「聽」,而是要求參與者「親身投入」,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阿美族人與環境的互動模式。

 

1. 體驗式教育的實踐

課程內容涵蓋了阿美族人傳統的生存技藝,強調在實作中學習,這與現代教育所提倡的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精神相符。

  • 溪流與海洋的知識: 學習拋灑八卦網捕魚的技巧,這不僅是動作的模仿,更是體會阿美族人對水域環境的認識與尊重。

  • 山林的採集與陷阱: 認識各種植物的用途,並親手製作傳統獵人設置的簡易陷阱,讓學員理解獵人是生態的管理者,而非盲目的掠奪者。

  • 火的藝術與料理: 合作製作竹筒飯,從竹材的選擇、米的填充到野外炊煮,體會傳統料理的純粹與簡樸。

 

2. 阿美族的熱情與「儀式感」

學校的氛圍由其工作人員(多為在地族人)的熱情所定義。他們透過幽默的語言、熱情的歌舞和親切的互動,為體驗增添了濃厚的部落式儀式感

  • 情感連結: 導覽人員會為遊客戴上「情人袋」,這個小小的動作,立即拉近了遊客與文化之間的距離,使體驗充滿了人情味。

  • 餐桌外交: 課程中提供的山豬肉、野菜湯和小米酒等在地美食,是文化傳遞的重要媒介,讓遊客透過味覺記住阿美族的熱情好客。

 

 

觀光產業中的文化堡壘

馬拉桑獵人學校的故事,是花蓮在地觀光業者如何透過深度文化 IP 吸引客群的成功案例。

 

1. 解決文化體驗的門檻

對於許多來訪花蓮的遊客而言,時間有限,很難深入傳統部落進行長時間的蹲點學習。馬拉桑獵人學校的模式,正是提供了一個高效率、高互動性、低門檻的文化「快閃」體驗。它讓文化傳承得以突破地理和時間的限制,擴大受眾範圍。

 

2. 促進在地青年就業與認同

透過觀光活動的運營,馬拉桑獵人學校為在地族人,尤其是青年族人,創造了就業機會。這些年輕的「獵人教練」在教授技藝的同時,也深化了自己對族群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實現了經濟效益與文化傳承的雙贏

 

3. 與花蓮旅遊的完美結合

學校地理位置鄰近花蓮市區與主要交通幹道,使其能與花蓮的自然景觀、海邊活動等旅遊元素完美結合,成為遊程規劃中極具特色的一環。它將休閒與文化知識緊密結合,使花蓮的旅遊形象更加多元化和立體化。

 

 

一場熱血沸騰的自然學習

馬拉桑獵人學校以其獨有的活力與熱情,將阿美族傳統智慧融入現代休閒教育。它不僅是遊客的打卡點,更是阿美族文化在當代社會中持續發聲、閃耀光芒的重要文化堡壘。在這裡,每一位遊客都能在歡聲笑語中,成為一位暫時的「獵人」,感受與自然共處的古老智慧。

 

(照片來源:來自網路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