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水斷崖南端、立霧山腳下,藏著一處被族人輕聲祝福的地方——巴罕營家。
「巴罕」在太魯閣語中,是「耕作之地」,但更深的含義是一種祈願:願你在這片土地上,慢慢耕耘自己的內心。
走入這片營地,不只是露營,更像是一場深度對話。
這片土地,曾是祖先耕作的田畝,如今轉化為一處能讓現代人靜下心來感受自然、文化與自我對話的空間。
營主說:「我們不是蓋了一個觀光營區,而是重新喚醒這片土地的靈魂,讓更多人來感受它的節奏。」
從豪華帳篷「山海美人帳」、「八罕神殿帳」,到可自搭的原野空地,每一塊露營區的命名都來自太魯閣語,帶著族人對這片山海的敬意。你在帳篷外看的是斷崖與海的壯闊,在帳篷裡則聽得見風穿過立霧山林的聲音。
除了放鬆身心的露營體驗,營地還設計了許多太魯閣文化體驗:用月桃葉做鳥笛、用薏苡籽串起祝福的手環,或是在星空下,聽營主娓娓道來部落裡流傳的故事。「這些不是表演,而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隨營主走到營地邊緣,遠眺腳下被族人稱為 Dayal giri 的海岸線——這片讓人屏息的美景,是清晨的日出舞台,也是夜晚聽浪靜心的所在。他說:「我們不是想把人留在部落,而是讓人回到自己的心裡。」
巴罕營地位於山邊但也位於海邊,號稱1分鐘即抵達海邊,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讓來到這裡的旅人可以拋開塵囂徜徉在大海的魅力中,體驗獨木舟、SUP、抓浪花蟹等海上活動;回到營地,便有馬告風味桶仔雞、當季海鮮炭烤等部落餐桌饗宴。所有的設計,不只是為了豐富行程,更是部落文化的自然延伸——生活本就該這麼豐富。
在離開營地前,我看到一塊小木牌上寫著:
「你不是來放空的,你是來重新選擇你想過的生活。」
這也許,就是「巴罕」想傳遞的溫柔力量。
讓山、讓海、讓土地,教會我們如何慢慢耕耘自己的節奏。
不疾不徐,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