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的「台泥 DAKA 永續園區」,是台灣傳統產業轉型與實踐社會責任的典範。它打破了工業區高牆,將冰冷的水泥廠轉變為一座對公眾開放、融合循環經濟、生態教育與在地共榮理念的複合式園區。DAKA 不僅是旅人「打卡」的熱點,更是台灣永續行動的「瞭望臺」
DAKA 園區於 2020 年正式對外開放,其名稱「DAKA」取自太魯閣族語「瞭望」之意,象徵著企業與在地社區共同展望未來、和諧共存的願景
♻️永續與循環經濟的活教材
DAKA 園區以台泥和平廠區獨有的「港、電、廠三合一」循環經濟模式為核心,提供參訪者一個親眼見證永續實踐的場域:
-
港電廠三合一: 園區緊鄰和平生態工業港、和平電廠與水泥廠,三者資源整合,推動零廢棄物、低碳排放的循環生產流程。遊客可透過預約導覽,深入了解水泥窯如何利用高溫協同處理城市廢棄物、以及如何實踐環保開採技術。
-
綠色能源裝置: 園區內設有東亞首座大型戶外太陽能發電暨裝置藝術「和平花」(SmartFlower),它會隨太陽角度旋轉發電,結合儲能設備,供給園區部分電力,落實綠色能源循環運用。
-
生態與保種: 園區設有由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策劃的「百鳳園」,集結上百種鳳梨科植物,將工業區一隅轉化為生態學習廊道。和平工業港更榮獲「歐盟綠色港口」認證,致力於海洋生態保育
商業服務與永續體驗
DAKA 園區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設施,將商業空間與永續理念結合:
-
特色商業空間: 設有全台首家設於水泥廠內的星巴克(建築融合水泥與原民藝術)及 24 小時營業的 7-ELEVEN 複合門市。
-
知識與教育: 台泥願景館提供循環經濟與生態教育展覽,並開放預約導覽服務,由在地青年擔任導覽員,傳遞專業知識。
-
休憩與活動: 設有結合雨水循環系統的水舞廣場、電動車充電站(採用綠能供電),並定期舉辦水泥手作工作坊等體驗活動。

🛖與部落共榮的在地實踐
DAKA 永續園區最動人的部分,在於它對和平村在地部落的承諾與實踐「共好」的願景。
1. 社區關懷與地方創生
台泥 DAKA 提供了實質的平台,讓在地居民有機會發展事業並傳承文化:
-
DAKA 市集: 園區提供市集創業空間,讓在地和平村與澳花村的居民(如部落媽媽、返鄉青年)能以低成本設攤,販售原民美食、手作工藝、農特產品等,為在地事業提供試煉場與曝光機會。
-
教育基金回饋: 園區內的商店門市每月會提撥固定營收比例,與導覽報名費等一同挹注和平國小的教育基金,以實際行動支持地方教育。
-
文化傳承: 例如,太魯閣族織布傳承者「石馬秀花」老師,其工坊在 DAKA 市集獲得訂單,她親手織就的「祖靈之眼」圖騰更獲選用於園區星巴克門市,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空間中綻放光芒。
2. 深度體驗遊程的共同開發
DAKA 園區積極與在地組織和青年合作,共同開發深度遊程,讓遊客不僅是過客,而是永續故事的參與者:
🌳工業與生態的永續對話
台泥 DAKA 永續園區以其「開放」與「共好」的姿態,成功地將過去被視為鄰避設施的工業廠區,轉化為一個結合環境教育、地方創生與企業永續責任的典範。它不僅是台泥實踐循環經濟的硬體展現,更是一個充滿人情味與生命力的軟性場域,證明了現代工業與生態環境、在地社區完全可以達成永續和諧的對話。
(照片來源:台泥 DAKA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