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日前於鳳林鎮芳草古樹花園老樹舍咖啡舉辦「地方行動力.創生新動能」創生沙龍系列活動,並邀請《青出宜蘭農業運銷合作社》創辦人林意評、《國立台北大學》企管系兼任助理教授彭成義主講,針對地方創生場域活化、創新實踐與數位轉型等實戰案例,與現場民眾分享農業創新心路歷程,活動現場反應熱烈,獲得與會者廣泛迴響。
林意評來自宜蘭三星鄉,榮獲第三屆「百大青農」殊榮,以金棗、柚子與哈密瓜為核心,建構完整農業產業鏈,結合休閒農業、品牌行銷、社區串連與食農教育,展現青年返鄉地方創生新模式。他分享「金柑龜」跨域整合傳統文化與麵包產業,成功推廣至全台廟宇;「農村飄飄河」從發想到執行,活絡河道周邊產業,展現社區串連成果。面對民眾詢問跨業合作方式,林意評表示,起初透過活動優惠分享,陸續結識朋友,再以「我對你好,你就會對我好」互助共好模式進行合作,與地方共創永續經濟。
彭成義以豐富的輔導經驗與國際視野為基礎,帶來「數位轉型與地方資源的互動關係」精彩分享。從非洲布吉納法索的「一盞燈」故事開始,運用生動的案例說明創業不僅是商業行為,更是社會影響力的實踐。他以榮獲原住民「百萬創業計畫」的《林山農選》為個案範例,詮釋「共好商業模式」的創新翻轉,從傳統市集攤位租賃模式升級為以共好理念為基礎的地方創生新商業模式,包含市集週遊券的革命性思維,為地方商圈導入穩定人流;線上線下整合,以線上銷售平台為載體,結合實體市集活動;以及商業永續實踐,整合古蹟巡禮、藝文空間及創生市集等元素,打造新型態一日生活圈體驗。
縣長徐榛蔚期許透過地方創生沙龍活動,促進在地公部門、青年團隊、地方產業間的凝聚意識,也希望透過活動讓中區夥伴相互認識,了解各自的產業服務內容,促進產業間的資源連結與交流,達到在地共榮共好的美好願景。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