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農 邁向永續── 花蓮縣有機農業月旦講堂分享智慧防治主題


面對氣候變遷與農業人力短缺的挑戰,傳統病蟲害防治面臨重要轉型契機。花蓮縣政府持續推動有機農業智慧化應用,於7月22日下午在縣府大禮堂舉辦「有機農業月旦講堂」,邀請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副研究員姚美吉博士,以「智慧農業的基本功──病蟲害防治走向AI的前奏曲」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活動吸引多位農民、農業推廣人員、有機從業者參與,現場互動熱絡。

 

姚博士專精於積穀昆蟲研究與防治技術推廣,擁有超過30年經驗,是國內研究米蟲最具代表性的學者之一。講座中,他介紹目前已建置的「作物病蟲害管理即時服務網」,該系統以LINE介面呈現,只要輸入作物名稱或病蟲名稱,即可查詢病蟲的圖片、構造特徵、危害作物的症狀,以及相關防治方式,協助農民迅速判別問題與採取對策。

 

他指出,許多農民過去在田間作業時,難以快速辨認病蟲種類或判斷症狀來源,往往因為資訊不足而誤用農藥。這套查詢系統整合了多年研究成果與實地影像資料,透過手機或電腦即可即時使用,是目前農業現場非常實用的資訊工具。

 

為了讓大家更具體了解病蟲的外觀與構造,姚博士此次特別帶來數件3D列印製作的米蟲放大模型,將這種肉眼難以觀察的儲穀害蟲精細呈現。模型一亮相即吸引眾人圍觀,許多參與者紛紛拍照留念,現場氣氛熱烈。不少農友表示,透過這樣的實體展示,更容易理解昆蟲的特徵與防治要點,對實務工作幫助很大。除了系統介紹與模型展示,姚博士也針對當前病蟲害防治的原則進行說明,強調預警、減藥、觀察與精準管理的重要性,讓在場聽眾獲益良多。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政府透過有機農業月旦講堂,持續提供農友掌握新知、接軌技術,強化農業永續經營的能力。縣長徐榛蔚說,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時代,我們必須以智慧化管理方式協助農民減少損失、提升品質。透過這類實用工具與推廣課程,能讓農業更有效率、也更具永續性。縣府將持續與中央單位、專業團隊攜手合作,推動智慧農業,打造花蓮兼顧生產與環境的有機農業典範。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